5月1日起,新版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正式实施,可以说,北京正式开启了更为严格的垃圾分类时代。垃圾分类无疑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话题。然而,早在去年年初,垃圾分类就已经在山东省商河县这座小城悄然兴起......垃圾分类让这座小城的容貌彻底改变,下面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“村民您好,请将自家的垃圾带出家门外,倒入收运车上的垃圾桶内……”每天上午7点和下午4点,山东济南商河县孟东村内都会响起垃圾收运车的铃声。听到铃声后不久,村民们都会自觉将自家垃圾拿出来倒入收运车上的垃圾桶内。
垃圾站看不到了,商河县的乡村环境也越来越美了。
近年来,随着商河县生活经济的不断发展,城镇化进程也在加快推进。雷火竞技所属中再生公司(商河)环卫有限公司认真分析商河发展现状、人口密度和行政区位划分等特点,创新制定了垃圾分类、环卫清运保洁、资源回收利用“三位一体化”模式。
公司在承担基础的环卫清运保洁工作同时,同步开展垃圾分类,实现资源回收利用。在垃圾减量分类上,紧紧围绕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“两网融合”,以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。
“0桶计划” 让垃圾不落地
然而就在半年前,孟东村村民扔垃圾还得走出门。而且,这些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散落在田间地头,看上去十分脏乱,一到夏天更是臭味难闻、蚊虫漫天飞。
2019年,中再生(商河)环卫有限公司对商河全县12个乡镇共947个村庄实行生活垃圾清扫保洁、垃圾收集、垃圾转运等全过程处理。
结合商河实际,公司按照“试点先行、示范引领、全面推进”原则,从6月份开始在12个乡镇中的24个试点村推行“0桶计划”, 将试点村庄道路上摆放的垃圾桶全部撤除,按每500人配备1辆上门回收车,以村为单位设立集中回收点,推行生活垃圾定时上门回收模式。
中再生(商河)环卫有限公司为各村管护员配发装载红、蓝、绿、灰四色垃圾分类桶的新能源三轮车,每天早晚两次定时到村民家上门回收生活垃圾,按照可回收物入蓝桶、餐厨垃圾入绿桶、有害垃圾入红桶、其他垃圾入灰桶的规则进行分类回收,从源头上解决垃圾的分类投放、分类收集问题。
在商河县,像孟东村一样实行“0桶计划”的村庄比比皆是,对于这一举措,村民们纷纷点赞。“把垃圾桶都撤了以后,现在村里配备了三个管护员,管护员驾驶放着各类垃圾桶的电动三轮车,一天早、晚两次来村里拉垃圾,而且是挨家挨户收集垃圾。”村民邓发胜说,村两头各有一个垃圾收运点,收集的垃圾再由垃圾车统一清运走,垃圾车也不用开进村子里了。
目前,中再生(商河)环卫有限公司已在商河县的156个试点村,投放回收车236辆,引导村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四分类,转运、清运农村生活垃圾8万余吨,集中清理垃圾死角6.5万余处,治理非法小广告40余万处,如今商河县的环境大幅提升。
疫情期间 垃圾分类“不打烊”
“废纸本子、纸箱子这些都是可回收垃圾,果皮馒头、剩菜剩饭这些不能回收,属于厨余垃圾,废弃口罩、药棉、废旧电池啥的都得装到有害垃圾箱里。”说到垃圾分类,53岁的刘集村村民李清祥已经烂熟于心了。“管护员一天两趟来家门口转,这些垃圾随时可以清运,又方便又干净”。
为提升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,中再生(商河)环卫有限公司联合县城管局对民众垃圾分类知识进行普及,累计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10余次,累计发放宣传单页30余万份。疫情期间,垃圾分类宣传工作“不打烊”,公司在试点村庄设置垃圾分类回收公告宣传栏,在四桶分类收运新能源三轮车上安装宣传喇叭。经过宣传引导,村民对垃圾分类知晓率大大提高。
同时,为了增加垃圾分类实施效果,中再生(商河)环卫有限公司定期对各类管理人员、片区管理员、清运员及管护员进行常规化培训,提高了整个团队的业务水平和作业能力。
从今年正月初二到4月初,中再生(商河)环卫有限公司1700余名一线环卫工作人员坚守各自岗位,每日对商河县900多个村庄不间断进行消毒杀菌作业;平均每天出动垃圾清运车辆达110余车次,清运垃圾达340余吨,为商河县筑起一道防控疫情“环卫战线”。疫情期间,商河县民众无一例新冠病例。
分类投放是源头,分类收运是枢杻,资源回收利用是目的。未来,中再生(商河)环卫有限公司将继续在提高垃圾分类效率和资源回收利用上下功夫,通过建立智慧环卫平台,让村民轻点APP就可以享受到垃圾回收预约服务。同时,公司将有计划的开展对废玻璃、废塑料袋、废木质、旧家俱等低值可回收物的拆解、加工和循环利用,为改善当地人居环境,助力乡村振兴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雷火竞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@2021 CHINA CO-OP GROUP All Right Reserved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王府井大街93号
邮编:100052
电话:010-83248102
雷火竞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